你的位置:globalsport官网 > 新闻动态 > 符定一首见毛泽东就称奇才,回乡探亲作出预言:他的前途在我之上
符定一首见毛泽东就称奇才,回乡探亲作出预言:他的前途在我之上
发布日期:2025-05-22 10:27    点击次数:148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见对自己影响很深的人,这个人有可能是父母,可能是朋友,也有可能是老师。

一个人一定会被某个人赏识和影响,这好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准则,就连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

在毛泽东成就伟业的一生中,也遇见过许多对他影响颇深的人,这些人中有他亲密无间的战友,还有身边谆谆教导的老师。

符定一和毛泽东相遇的时候,毛泽东还是一个稚气未退的少年,但他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奇人的天资。

通过毛泽东的文章,符定一就判断这个年轻人是个可造之才,于是毛泽东进入了符定一身为校长的学校,开启了他们之间的师生缘分。

看见毛泽东肉眼可见地成长,身为老师的符定一非常高兴,甚至在一次回乡探亲的时候说出了毛泽东前途远大,肯定在自己之上的话语。

一转眼,他们之间的故事已经属于上个世纪,但仍然值得我们去铭记!

伯乐符定一,发现奇才毛泽东

符定一是毛泽东的老师之一,他出生于湖南的一个书香世家,她从小就被父母养在书房中,可以说是饱读诗书。

只是符定一从小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直到清朝末年转入了京师大学堂,从这个时候开始符定一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符定一虽然接受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但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也极其地快,毕业后符定一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南从事教育工作。

符定一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知道了教育的急迫性,他先后担任了湖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等职,可以说是湖南近代史上历开先河的教育大家。

1912年符定一在长沙创办了一所高等中学,而伟人毛泽东也是在这个时候决定到长沙接受新的教育,于是他报考了符定一所创办的这所学校。

符定一是经历过清末民初社会黑暗的人,他总希望能够培养出为这个社会作出一点贡献的人才,只是迟迟没有遇上这样的人。

直到毛泽东参加考试,符定一终于看见了希望,当毛泽东的试卷放在符定一面前的时候他仍然不敢相信在湖南这样的地方还能出现这样的奇才。

看见毛泽东挥挥洒洒写下的文章,符定一决定一定要将这个有梦想有魄力的年轻人录取,亲眼见见这位学生。

很快,成绩出来了,毛泽东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榜首,他也高高兴兴地提着行李踏上了自己的求学之路,这一年毛泽东才19岁。

毛泽东刚来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就被校长符定一迫不及待地叫到了办公室,当符定一看着眼前这位穿着布衣的小伙子时,符定一脸上出现了一丝失望。

符定一怎么也没法将眼前的这个人和那篇充满豪气和梦想的文章联系在一起,他心想或许是同名同姓也未可知。

于是符定一开始试探毛泽东,询问了家庭地址和关于试卷的一些问题后,符定一非常肯定就是同一个人,但他还是有所怀疑。

符定一是一个非常痛恨作弊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惜才的人,再三思虑了一下后他对毛泽东说凡是获得榜首的人都将再进行一次测试,问毛泽东可否当着他的面再作一篇文章。

毛泽东也并没有怀疑,而是问起了考试的题目,符定一大笔一挥,在纸上写下了“救国之路”的题目。

毛泽东看了题目后陷入了沉思,不一会便展纸挥毫,就这样当着符定一的面写成了一篇文章,符定一手捧着毛泽东写的文章,不由得连连发出赞叹。

从此之后,毛泽东便成为了符定一眼中的可造之才,对这位自己亲眼发现的学生符定一心中雀跃不已,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

符定一和毛泽东师生缘分,毛泽东离开学校

按照符定一对毛泽东的重视程度,毛泽东应该能够在这里得到很好地学习和锻造,只不过毛泽东并不这么想,还没有毕业就离开了符定一的学校。

作为校长的符定一对学生可谓是尽心尽力,对毛泽东那更是不必说,非常地严厉,也因此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可敬可亲的人。

一天晚上,符定一照常巡视学生的宿舍,在经过毛泽东的宿舍时,发现毛泽东捧着一本书坐在灯下学习。

符定一走近了,毛泽东都没发现,符定一也并没叫他,而是看向了他手中的书,毛泽东手里正在读的是《资治通鉴》。

夜已经很深了,毛泽东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纹丝不动地看着手中的书,这时凉风吹来符定一不小心咳嗽了一声,这一声把身在书中的我毛泽东拉了回来,他发现校长不知道在自己的身旁站了多久了。

不久之后,毛泽东的文章在整个学校都出了名,宣传栏里都是他的文章,引来了许多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钦佩。

可越是这样,毛泽东越是觉得不舒服,就好像是什么地方被束缚住了一样,总也打不开手脚,脑子也跟着糊涂起来。

毛泽东经常会被校长请到办公室,他知道校长肯定又会夸奖他。在符定一说出夸赞之词时,毛泽东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了鼓励毛泽东继续学习,符定一甚至把自己费心借来的书交给他。

接过书,毛泽东就回去了,但他这几天总是心不在焉,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校长借来的书用心地一本一本看完,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终于毛泽东还是没忍住向符定一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这天晚上毛泽东像平时一样来到符定一的办公室,符定一笑着问毛泽东是不是又没有书看了。

因为每次毛泽东主动来到符定一的办公室都是让他帮忙去借书,毛泽东听了符定一的话却并没有言语,这让符定一多看了他几眼,才发现气氛不太对。

符定一关心地问了毛泽东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或者是身体不舒服,然而毛泽东都摇摇头,对符定一说:“我思想不舒服。”

毛泽东这一句话,让符定一有一些摸不着头脑,思想为什么会不舒服呢?符定一又问了一遍,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

接着毛泽东说出了自己在学校的感受,虽然每天都有书可看,但除了书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思想很沉闷,学不到新的东西和知识,所以准备离开学校。

符定一不敢相信毛泽东竟然想退学,这个年纪正是掌握知识的好时候,怎么能退学呢?对于自己亲自发现的这个人才符定一也是万般地挽留。

但他知道毛泽东是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自己的这个小地方确实是留不住他,也给不了他更好的教育,于是只能放任毛泽东背着行李离开学校。

符定一冒险营救伟人毛泽东,并作出预言

一转眼毛泽东已经离开很多年,这些年符定一也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打听这位学生的消息,几年不见毛泽东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成为一个响当当的革命家。

符定一在毛泽东离开学校后不久,他也离开了湖南,来到了北京,也接触到了许多的革命者和拥有新思想的人,到了北京之后符定一才终于明白当初毛泽东离开的急切心情。

符定一在北京待了几年后,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看看,回到自己曾经住的地方,符定一眼睛落在了窗外的一棵松树上。

他不由得感慨,自己当初离开的时候这棵松树还是一棵幼松,如今却长得又高又大,可以抵挡风雨了。

他站在窗边沉思着,这个时候他的家中却有一个不速之客到来,这个人就是当时湖南省政府要员又是自己亲戚的李秘书。

看见来人符定一只能客气地让座,倾听对方的来意,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个李秘书刚寒暄了几句就打听起来了毛泽东。

说到毛泽东符定一警觉了起来,他这些年时刻关注着毛泽东的动向,此时李秘书来访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李秘书告诉符定一现在的毛泽东是一个危险人物,当符定一问询缘由,李秘书也告诉了他。

原来,毛泽东策动了长沙六千多工人进行集体罢工,反对新上任的省长赵恒惕,赵省长对此非常不满,多次下令通缉毛泽东。

现在毛泽东可谓是如履薄冰,李秘书还将他们要前往毛泽东的老家抓捕的消息告诉了符定一,希望曾经身为毛泽东老师的符定一可以独善其身。

听完李秘书的一席话,符定一却严肃地告诉李秘书,千万不能动毛泽东,这让李秘书感到惊讶,自己分明是来提醒符定一独善其身的额,怎么反过来被他警告了。

于是李秘书追问原因,符定一告诉李秘书毛泽东是自己的学生,并且可以为他作保。

李秘书不想看着符定一深入险境,于是告诉他如果现在选择相助毛泽东将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可符定一并不听他的劝告。

相反,符定一还告诉李秘书毛泽东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年轻人,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他将来的前途远在你我之上。

在符定一的劝说下李秘书有一点动容,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毛泽东并非一个简单的年轻人,能够让六千多工人集体罢工这个能力就算是自己也没有。

但对于李秘书来说,他是有心也无力,抓捕毛泽东是省长亲自下的命令,真正执行抓捕的是公安局,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官。

眼看着事情将发展到死局,李秘书告诉符定一自己和公安局以及警察局的局长关系还不错,我去找他们试试。

这边李秘书刚离开,符定一派去打听毛泽东下落的人便回来了,并且打听到了毛泽东的藏身之处。

接到消息的符定一一刻也不敢耽搁就赶往毛泽东的藏身之所,看到符定一的毛泽东非常吃惊,并告诉符定一现在自己很危险让他赶快离开。

没想到符定一却说要赶紧离开的人是你不是我,毛泽东此时此刻竟然还关心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完,见到这样的毛泽东符定一心里很欣慰,还是那个一做起事情来就不管不顾的学生。

由于情况紧急,符定一只得把自己从李秘书那里知道的消息赶紧告诉毛泽东,让他赶紧离开,警察局的人今天就会来逮捕他。

而毛泽东也知道,自己的老师能够如此确信消息的来源想必是老师自己也被人盯上了,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自己走了老师符定一就要一个人承担危险。

这个时候,符定一握着毛泽东的手说到自己危险一点没关系,但毛泽东必须走,因为他的存在比自己重要得多。

原本以为自己当初离开学校会让符定一感到失望,可没想到几年过去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一点也没有改变。

半晌,毛泽东紧紧握住符定一的手,泪水在眼里打转。最终毛泽东坐上了离开家乡的火车,摆脱了警察的抓捕。

不得不说,符定一和毛泽东的缘分匪浅,他们之间虽然只做了几年的师生关系,但却在关键时刻挺身相救。

符定一从看到毛泽东亲手写下的文章开始就知道这个年轻人一定会有所作为,所以哪怕他离开自己的学校,也依然相信他会有所成就,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结语: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为了祖国的安定而奋斗,为了百姓安居乐业而努力。现在我们过上了富足快乐的生活,不再担心社会不安定,也不再担心会吃不饱穿不暖。

但越是这样,就越是怀念战火纷飞中成长起来的伟人毛泽东,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可能会是个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但他出生在一个战乱四起,生活不安稳的年代。

所以他选择了义无反顾地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他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也是我们要永远记住的伟人。

是他用尽了一生,还给了我们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



相关资讯